《NHK日语发音音调新辞典》
时隔 18 年,日本放送协会 NHK 于 2016 年 5 月推出了最新版的 《NHK日语发音音调辞典》(下文称《新辞典》)。
《新辞典》的主要更新包括:
- 收录词条数从约 6 万 9 千增加至约 7 万 5 千。
- 采用了不同以往的音调记号。
- 根据对约 500 名 NHK 播音员的问卷调查变更了约 3500 个条目的音调。
- 丰富了附录中的解说和资料。
具体可观看「《新辞典》要点解说会」录影。
本文以下内容主要是对《新辞典》附录中部分内容的编译,包括:
- 《新辞典》采用新音调记号的缘由
- 日语音调呈现出的一些规律
- 「降调」在什么位置不容易发生
- 各类实词(和、汉、外来)原形的音调规律
- 实词(名、动、形容)尾部接上虚词成分乃至发生变形时的音调规律(待更新)
本文与以下几期播客节目联动:
不同以往的音调记号
过往我们比较熟悉的音调记号大体有两种:
日本国语辞典《大辞林》及许多日语教材所采用的数字标记法:用数字表示在该单词的第几拍后面会发生降调。
《例》 「新しい」标 4 调,表示在第 4 拍「し」之后降调。
上一版《NHK日语发音音调辞典》所采用的上划线标记法:将单词完全用片假名写出,然后在音调处于高位的假名上方划线,并在降调处拐弯。
- 《例》
- 《例》
《新辞典》所采用的音调记号其实与《大辞林》类似 ——
只不过它不是用数字,而是用记号「\」标明降调发生的位置:
《例》 アタラシ\イ
若该单词中不发生降调,则在末尾加上记号「‾‾」:
- 《例》 アカイ ‾‾
根据《新辞典》编者在附录中的解说,改变音调记号主要出于以下考虑:
「单词独立发音时,从第一拍到第二拍音调升高」是一个普遍现象,并不是单词本身的固有属性。
实际上,当单词前面接上修饰语时,「单词从第一拍到第二拍音调升高」这个规律可能被打破:
- 「男の子|オトコノコ|低高高低低」
「この男の子|コノオトコノコ|低高高高高低低」
在实际自然语流中,每一拍的音调高低并不是二元的,即并不是只有“高”和“低”两种状态:
《例》 「変なズボンの男の子|ヘ\ンナズボ\ンノオトコ\ナコ」
整体音调一路走低:へ(高)→ ンナズボ(低)→ ンノオトコ(更低) → ノコ(再低)
综上所述,对一个单词而言,重要的并不是「哪些拍高,哪些拍低」,而是「降调发生在什么位置」。
在下文中,我们会混用《新辞典》的记号标记法与《大辞林》的数字标记法。
另外,下述针对调型的称呼也较为常见:
称呼 | 数字标记法 | 《新辞典》标记法 |
---|---|---|
「降调」不容易发生的位置
↑ 多与特殊拍相关
a. 紧跟着长音「ー」与拨音「ン」的位置,原则上不发生降调。
《例》
- 「カレ\ーパン」,不是「
カレー\パン」 - 「メロ\ンパン」,不是「
メロン\パン」
《例外》
- 「コー\ン茶」
b. 紧跟着双元音 [-ai] 中的副音「i」的位置,倾向于不发生降调。
《例》
- 「総菜パン|ソーザ\イパン」,不大说「
ソーザイ\パン」 - 「ネクタ\イピン」,不大说「
ネクタイ\ピン」
c. 紧跟着无声化拍的位置,有时也不容易发生降调。
《例》
- 「共益費」的首选音调是「キョーエ\キヒ」,次选音调才是「キョーエキ\ヒ」 ← 「キ」被无声化
综上所述
降调(按照其他规律)本来应该发生的位置有时会由于某些音拍(长音、拨音、双元音副音、无声化拍)的存在而发生变动。在下文中,若有这样的情况发生,将在词例右上角标注星号 * 。
实词原形的音调规律
和语词
a. 形容词原形
降调基本都紧跟在倒数第二拍后面(即所谓 -2 调)。
《例》
- 「濃い|コ\イ」
- 「うまい|ウマ\イ」
- 「短い|ミジカ\イ」
《例外》
在《新辞典》中以下形容词只标有 0 调(即平板型,不发生降调):
总的来说,原本就属于少数派的 0 调(平板型)形容词原形正缓慢地向 -2 调合流。
b. 动词原形
【复合动词】
降调基本都紧跟在倒数第二拍后面(即所谓 -2 调)。
《例》
- 「移り変わる|ウツリカワ\ル」
- 「食べ飽きる|タベアキ\ル」
- 「学び取る|マナビト\ル」
【2 拍动词】
0 调与 -2 调各半。
【3 拍以上的动词】
以 -2 调居多。
《例》
《例外》
- 「いただく|イタダク ‾‾」
- 「固める|カタメル ‾‾」
汉语词
a. 二字汉语( 1 拍 + 1 拍 )
多为 1 调(即头高型)。
《例》
- 「趣味|シュ\ミ」
- 「図書|ト\ショ」
- 「馬車|バ\シャ」
b. 二字汉语( 1 或 2 拍 + 2 拍 )
多为 0 调(即平板型)。
《例》
- 「希望|キボー ‾‾」
- 「珠算|シュザン ‾‾」
- 「愛犬|アイケン ‾‾」
- 「学習|ガクシュー ‾‾」
《例外》
- 「宇宙|ウ\チュー」
- 「理解|リ\カイ」
- 「支配|シ\ハイ」
c. 二字汉语( 2 拍 + 1 拍 )
表名词性含义时,多为 1 调。
《例》
表动词性含义时,0 调的也不少。
《例》
- 「飲酒|インシュ ‾‾」
- 「開始|カイシ ‾‾」
- 「食事|ショクジ ‾‾」
外来语
a. 三拍以下
多为 1 调。
《例》
- 「ガ\ム」
- 「カ\メラ」
- 「ポ\スト」
《例外》
- 「カレー ‾‾」
- 「コップ ‾‾」
- 「ブル\ー」
↑ 例外中以最后一拍为特殊拍(长音、拨音)者居多。
b. 四拍
约半数为 1 调,其余呈现以下规律:
- 第三拍为特殊拍时,多为 -3 调,《例》「ドリ\ップ」「オリ\ーブ」「ジレ\ンマ」。
- 整体完全不含特殊拍时,多为 0 调,《例》「アルバム ‾‾」「オカルト ‾‾」「オムレツ ‾‾」。
c. 五拍以上
多为 -3 调。
《例》
- 「アスファ\ルト」
- 「ストラ\イク」
- 「イミテ\ーション*」
《例外》
最终拍为长音时,倾向于变成 -4 调:
- 「エコ\ノミー」
- 「カテ\ゴリー」
- 「テクノ\ロジー」
缩略语
名词 + 名词(3 或 4 拍)
多为 0 调。
《例》
- 「うな丼|ウナドン ‾‾」 ← うなぎ+どんぶり
- 「国連|コクレン ‾‾」 ← 国際連合
- 「ラノベ ‾‾」 ← ライトノベル
《例外》
- 「春闘|シュ\ントー」 ← 春季闘争
- 「夏一|ナツ\イチ」 ← 夏の一冊
当词语作为缩略语的身份在使用者的意识中变得淡薄时,可能产生其他调型:
- 「通販|ツ\ーハン」 ← 通信販売
由单个单词缩略而成的词语不适用于本规则:
- 「テ\レビ」 ← テレビジョン
- 「サ\ンド」 ← サンドイッチ
实词接上虚词后的音调规律
(待续)
0: 在这里 n 等于该单词的拍数(如对「男」而言,n 等于 3),表示降调在最后一拍之后发生(故又可称 -1 调)。-1 调单词单独发音时的音调与 0 调无区别,降调只在该单词后续接上虚词成分时才体现出来。↩
1: 列表中这 4 项在《スーパー大辞林3.0》中标有 0 调和 2 调两种调型。↩
2: 「いけない」在《大辞林》等辞书中被归类为「連語」而非「形容詞」。↩
3: 此处「シキソ」中的「シ」为无声化拍,详见「降调」不容易发生的位置。↩